2)第二百三十章 李斯特《帕格尼尼大练习曲“狩猎”》(求月票!)_变身古典女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水晶,小巧玲珑,犹如主题部的回声一般,让人感到回味悠长。

  接着整首曲子进入了会写的高潮段。

  首先调性上出现了强烈的对比。

  乐曲突然从E大调的主调上面转到了辉煌的C大调上。

  这一段的旋律非常的有特点。

  相信所有听过的人都会印象深刻。

  以八度双音大跳开始,紧接着就是双手六度平行刮奏。

  这种刮奏也是这个世界没有的音乐表现手法。

  和帕格尼尼发明了那么多演奏技巧相同,这种刮奏本身就是李斯特创造的。

  这是名为李斯特的大师,给与钢琴的礼物。

  这之后右手跨三个八度的三十二分音符的左右交替,这种大跨度的进行与主题旋律形成了非常大的反差。

  营造出了一种强烈的冲突感。

  一会高一会低的旋律,既体现出了紧张的气氛,也打破了严肃的氛围,展现出了古典音乐不一样的感觉。

  即便是在场的所有观众都是古典音乐的相关人士。

  但他们不可能每一个都会对古典音乐发自真心的喜爱。

  但当听到这段旋律的时候,他们发现原来古典音乐竟然可以如此演绎?

  谱面上的旋律也能够如此的自由奔放?

  这可和书本上教的东西不一样啊!

  这个世界的古典音乐,用时期来概括就是还停留在古典音乐时期。

  沈武寰之前的音乐以肖邦的为主,肖邦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人物。

  其实从那个时候开始就有人注意到了沈武寰音乐上的不同之处。

  可肖邦的音乐多数以人文精神为主要动机,其中并没有什么刻意炫技的内容。

  但李斯特和帕格尼尼却不同,他们的曲子和他们的人一样的耀眼无比,瞬间就刻意吸引到所有人的瞩目。

  更别说沈武寰拿出的还是这个世界本来就不受待见的练习曲了。

  之前也说过,让沈武寰能够获得老一派的音乐人支持,正是因为她作出了《十二平均律》。

  甚至现在已经有专门研究十二平均律的学术课题出现了。

  但沈武寰并不觉得古典主义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会产生什么样的冲突。

  也许在原来世界帕格尼尼、李斯特等大师是因为厌烦了一成不变的古典音乐才开创这个时代的。

  但到了现代,各种时期的音乐都可以叫做古典音乐,本质上是没有不同的。

  那么研究也就可以同时进行,不是吗?

  接下来,沈武寰要给大家展示的正是这种变化的开端。

  同时也是最明显的开端!

  最后整首曲子,在一连串分解和弦的连接部分之中,回归到了主题旋律之上。

  只不过这次的旋律比之前的更有号召力,并产生了类似铃铛一样的音色。

  作为一个结尾,曲子很好的巩固了主题,展现了狩猎结束的圆满心态。

  沈武寰此时感同身受。

  她随着这首曲子一起,对在场的所有观众进行了一场狩猎。

  观众们失去的不是他们的生命,而是他们的视线。

  此时没有人能够忽略站在舞台上的沈武寰。

  她的音乐开始散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brava!”

  欢呼与雷鸣证明了狩猎的成果。

  今天辛向阳和沈武寰一同完成的这一场狩猎,只不过是一个开始。

  以表现力见长的浪漫主义音乐将会开始在CN流行起来。

  并且真正开始产生系统的名称。

  沈武寰接下来就是要做这些事情。

  请收藏:https://m.shw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