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65章 辽东集团_隋唐大猛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然,这还不算大量的公廨田、职分田、学校田等,这些田数量也不少。

  罗成对整个安东道的发展目的非常明确,那就是依靠辽兵守辽土,依靠辽人养辽兵。自给自足,不必依赖关内的供给,这样就不怕关内掐喉咙。

  只有实现了自给自足,尤其是实现温饱过后,他们才有机会谈其它的。

  粮食生产就是放在安东道的第一要务上,粮食自给了,有多余的粮食,才能谈发展、扩疆。

  现在王子明告诉罗成,安东道在军屯民屯大力发展,以及均田授地并举下,粮食生产稳定,耕田数量不断增产,尤其是在混种之后,粮食产量更是不断的提高。

  仅仅是军屯所得,就完全足够供军所用,而且一直都还有盈余积存。郡县粮仓里,也是粮仓满满。

  更不用说,六郡十八县的九十个乡里,每乡的义仓里,带有地税性质的义仓粮也积储了不少。

  正是靠着这些粮食,所有现在安东道的粮价比中原平稳的多,斗米不过二十钱而已。

  按罗成的思路,要强军,先得有粮,然后得有钱,否则如何强军?

  因此在屯田兴农之后,还得开展一些支柱型产业来发展壮大安东,比如畜牧业、比如边市的贸易,再比如矿产冶铁、造船、酿酒等。

  不过安东的丝织是个大弱项,但通过贸易可以直接从海上与东南沿海之地交易,弥补不足。

  以后忠武军的军械打造,要依靠自造,自己招募培养工匠,自己建立军械制造作坊,从箭头到矛头,再从横刀到马槊、弓弩、铠甲,都应当有自造的能力。而且所需要的铁料,应当给自己的铁厂下单,自己的铁厂又能带动自己的矿厂发展。

  当然,未来能够发展的产业还不少,比如说造纸。纸的价格一直很昂贵,技术也一直掌握在一些世家手里,但若是能够弄到技术,造纸的前景很大,这利润很高。

  此外铁矿铁厂军械制造这个产业如果发展起来,也可以带动发展下民用铁制品的发展,比如造些铁锅啊菜刀锄头等,甚至可以出口到草原上,不管是突厥人还是契丹人,对于铁制品都是极度渴望的,一口铁锅,可能更是身份的象征。

  当然,罗成也不是那种一心为公之人。

  安东道全面发展建设,他也没有忽视跟随自己的将领官员和士兵们,府兵们不用说,有军田、勋田,数量还远超中原。

  而官员们每个人分到一份永业田外,还有额外的官人永业田、勋田、职分田,甚至还能从公廨田里分到福利。

  更别说,罗成通过贸易和其它产业的发展,再加上商税,使得各个衙门都有钱。这些钱依然是三分制,一分留县一分上郡一分交节度使衙门。

  每个衙门,罗成都特意留下了足够的公廨钱,甚至给各级官员们都安排了一笔办公经费。

  反正,有财大家一起发。

  但罗成却也有几个禁令,首先就是禁止军官们吃空额挂空籍克扣挪用军费,这是严厉禁止的,一旦发现绝不留情。

  点选的府兵额一个不空,有多少就多少,甚至罗成还要另拿出钱来组建数量不少装备不差的郡兵乡勇来。

  别人可能都想办法要弄点空额好吸点兵血,可罗成却巴不得能够多弄点兵。

  所以现在忠武军五万一千的府兵额一个不少,另外还有近五万人的郡兵,而且各军将们都还有一些自己的家丁家将,更别说罗成的义儿营现在数量已经不少了,而各郡县都还有勤于训练,装备不差的乡勇土团。

  可以说,现在整个安东道,已经初步形成了以罗成为首的一个军事地主集团,从节度使到府兵,个个都是地主。

  辽人守辽土,这就是现在忠武军上下的共识,他们就是辽人,辽土就是他们的。

  请收藏:https://m.shw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