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4、长安重逢_[三国]焚香祭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露出一丝惊叹。

  “此字风流飘逸,方圆兼备,笔墨工巧,即兴而起,尽兴而终,神有灵而无一丝匠气——好字,好字!……不对,这字我仿佛在哪见过?”中年文士死死盯着名册上的字,剥去书法赏析后,他终于辨识出了那些文字的含义。

  “清河……崔颂?是何子之徒崔颂?”中年文士放下名册,一把抓/住卫兵的手,状若癫狂,“人在哪里?那个人往哪里去了?”

  卫兵吓了一跳,很快又习以为常,给他指了一个方向:“往那条巷子去了,大约……”

  中年文士甩下卫兵,急冲冲地冲了出去。

  期间儒冠掉落,他也不理,随手提起就往前跑。

  卫兵暗想:自己还没给尚书郎说明对方的体貌特征,他这么跑过去,能找得到人吗?

  随即又想,依着尚书郎刚才的神态,或许认识对方也不一定。遂将此事抛到脑后,不再深虑。

  旁边一个卫兵凑上来:“这尚书郎好端端的一个人,怎的如此作态?”刚刚那好似发狂的模样,也忒吓人了。

  戍在门边的另一个卫兵道:“你是没听过钟书郎的事迹。这位痴迷书道,为了一本古字籍能在城外蹲守一天,甚至还与上官大打出手……这等痴人,连蔡中郎的大门都堵过了,为了几个好看的字而去截人——又何足为奇?”

  不解的卫兵恍然大悟:哦,这就是那个大名鼎鼎的钟繇钟元常。

  另一边,探访钟繇的崔颂等人好不容易找到住址,却扑了个空。

  递上名刺,几人往回走。走到一处二进的宅府,门前种着两棵榆树,一名垂髫孩童蹲在树旁拔草,听到脚步声,抬头看了他们一眼,复又低下头。

  此处与驿舍仅隔了两条街,想到在驿舍门口发生的事,崔颂走过去道:“这几日不太平,你快些进屋去吧。”

  那孩童摇头:“先生很快就回来了,等到先生我就回去。”

  崔颂想到同样外出的钟繇,鬼使神差地问了一句:“你家先生是……?”

  孩童懵懂地看着他:“先生姓戏。”

  罕见却似曾相识的姓氏让崔颂的后背炸起了汗毛。

  虽然这姓戏的不一定是他所想的那人,但以他穿越以来的尿性,不安的警铃在他越摇越响。

  “不知你家先生的名讳是?”

  同一时刻,相隔半条街的另一条巷道,钟繇沿着卫兵指引的方向,终于追上了一人。

  那人瘦削英隽、神清气明、气度斐然,戴着一方雪青色的纶巾,穿着同色长衣,正沿着巷道徐徐而行。

  此等不同于常人的名士之风,立即吸引了钟繇的注意。对了下年龄,钟繇认定这位年轻的士子便是他想寻的那人,却还抱着一分谨慎,将一路提着的儒帽戴好,急匆匆地上前。

  “小友留步!”

  前方的年轻士子闻声驻步,拾袖掩去唇边的一声轻咳,转过身来。

  “足下有何指教?”

  钟繇一把抓/住士子的手,又觉失礼,低声告了罪,而后激动道:“小友可是来自清河的崔家?”

  “清河崔家……?”士子眸光微动,朗朗道,“君要寻的,可是何邵公(何休)之徒,清河崔家的颂郎?”

  “正是!”钟繇讲明来意,还未来得及向士子表示赞叹与激赏,便见对方温然一笑。

  “我并非足下所寻之人,”那人低咳了一声,“在下来自颍川,姓戏,名焕,字志才。”

  请收藏:https://m.shw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