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七零四章:拆分,重组_唐朝最佳闲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植牧业类,教育,经济,地理,医科这五类。”

  “扬州书院只有理科,教育,经济,医科,农业渔业类这五类。”

  “广州书院只有工业船舶类,经济,农业,医科,教育,地理这六类。”

  李元吉将最新的分配说了出来,将原本四个书院四十个总类,缩减成了五个书院二十七个总类。

  直接缩减了将近一半,均摊一下的话,就是直接砍掉了一半。

  说砍掉可能有些不太合适,而是应该被称之为资源的整合。

  “这……”大臣们纷纷懵逼了,听不懂啊,搞不懂啊。

  陛下这是想干啥啊?不是说好的拆分重组了吗?就这么个拆分法?

  “陛下可是想让意在就读这些专业的学生,到专业所在的学院就读,这个方法倒是可行。”房玄龄暗暗的点着头,大声的说着。

  他马马虎虎的算是懂了李元吉的意思。

  学政治,这个基本上都是要进入官场的,不然学政治干啥?以前这些学生可以在四大书院学习,但是以后,抱歉,只能来长安书院学习。

  而所有政治类的教员,也都会集中在长安,从另一个层面来说,这是有好处的,大家都是精锐,聚在一起多进行一些学术方面的探讨,还是很有帮助的。

  教育类培养出来的基本就是各级教员,也有直接进入官府分管教育部门的,这个每个书院都设立一个也没什么问题。

  医科为毛单独落下了洛州?是因为长安与洛州距离太近了吗?但是再近那也是近千里的距离啊。

  其他的,房玄龄也彻底搞不懂了。

  但是他明白这些大道理,一是如此一来,资源便进行了整合,即便分散了一些,但整体而言,还是加强了每一个类别的综合实力,第二个则是让学生更乱了,跑的更远了,学生籍贯更复杂了。

  有好有坏,倒是挺符合李元吉的思路的。

  而如此一来,一个问题出现了。

  他们之前所给出的理由,现在都不能成为借口了,因为人是固定的,你只能去那里。

  工业类的除了船舶类全部集中到洛州,船舶类则是全部集中到广州。

  理科一分为二,一部在长安,一部在扬州,化学则全部聚集在洛州。

  如此一来,五大书院的特色也就很明显了。

  长安书院的特色为经济,政治,法学这三类,理科稍次,另外两个是陪读的。

  洛州书院的特色为农业种植,工业,化学这三类,其他两个陪读的。

  镇北书院则是农业种植牧业,经济这两类,其他三个陪读。

  扬州书院则是理科,农业渔业,经济这三类。

  广州书院则是工业船舶类,农业,经济这三类。

  刨除掉共同科目,总结一下就是长安书院是经济政治类,洛州书院是农工化类,镇北书院是农经类,扬州则是理农经类,广州书院则是船舶农经类。

  这些共同科目也不是脑子一热就设立的,三个同样拥有农业类科目的学院,其实所研究的内容是不一样的,土质,气候,这些都是原因。

  在总结一下就是一句话,四个字,因地制宜!

  将原本没什么特色的四大书院,改制成五个具备各自特色的书院,让他们在各自的行业内可以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五大书院想互不干涉,集中所有的力量,在各自的行业内做出最大的贡献。

  简单点说,这跟军校没什么区别,就是把全军最优秀的人集中在这里进行培训,然后放出去建功立业。

  请收藏:https://m.shw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