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九三章:从里烂到外_唐朝最佳闲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大唐还有个比较奇葩的规定,在运输方面,凡是公务用途的,凭借公务条可以免费补充燃煤。

  当然,所谓的免费,并不是真的不出钱,而是使用者拿着条子去加煤就可以了,加了多少,完事后签字确认,然后拿着回执单回去后上缴,每年下发预算之前,将本年度的使用情况上报,然后户部会将这部分应该结清的费用一并算在下一年度的预算中,跟随预算一起发放下去。

  一些繁琐的事情户部并不看,他们只看各地报上来的总数,两个地方数额一样,那就通过,数额不一样,打回去重算,两方自己去对账解决。

  短时间内无法解决的,就放到下一年再去解决。

  所以很多单位,在计划预算这段时间,都会派人来长安,遇到问题的时候,两方就在长安商量解决。

  除了公务用途,这些船队在闲暇时间还会用于商业用途,不然那么多船停在那里干啥?等着发霉?

  这是军队创收的一种渠道,而这部分收入,扣掉七成以后,余下的三成纳入总部队的下年度预算,这指的是在原有预算的基础下,增加这部分的三成。

  而这部分预算,各部队可以自由发挥,可以用来改善部队的伙食,可以用来干别的。

  但是在这方面,其实也没什么大的问题,毕竟军队现在还是好的,没那么多蛀虫,加上督军暗卫的存在,镇住了不少人。

  例如说水师,他们赚钱的速度最快,几遍朝廷拿走七成,余下的三成对于他们来说也不是一笔小数目。

  这笔钱该怎么花?水师那边还是门清的。

  一部分用于购买舰船,这个在上报计划的时候就一并列了出来,一部分纳入后备基金。

  这个后备基金,只能用于士兵阵亡,伤残,退役后补助等方面。

  这个跟朝廷是没有关系的,每年的这部分资金,阵亡和伤残没算,退役这块是跟着军费一块发下来的,而这个基金是额外发的。

  所以,水师现在是最抢手的,个个都想争破头的挤进去。

  但是舰船不止水师有,民间也有人看到了这方面的利益,有钱人也开始买船来搞一搞运输,没钱的,有想法的,则是贷款去买,不过这种情况并不多,大船不是小船,搞远洋的,说不准什么时候就翻船了,到时候什么都没了,所以还是以有钱人为主,他们的价位比军队稍稍便宜一些,所以也不愁赚钱的门路。

  这部分船就是纯商业用途,他们加煤可没什么优惠,在一些重点地区,是不可能找到便宜煤的,但是到了那些偏远地区,还是没问题的。

  在安南,在交州的码头哪里,相邻不远的地方,有两个煤场码头。

  两个煤场码头没什么区别,至少表面上看起来是这样的,规模什么的也大差不差,设施什么的都几乎一样。

  但一座煤厂是对公的

  请收藏:https://m.shw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