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七一章:事情总要有人去做_唐朝最佳闲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却不低。

  从朝鲜半岛出发,到海州,中间一艘载货五千石的货船费用大约是十一贯,当然,这是按照商业用途来计算的,燃煤价格什么的都是按照市面上的燃煤价格来计算的。

  如果是朝廷军务,燃煤就是免费的,除了一个人工以外,大约会节省七八贯左右的费用,余下的则是人工以及船的损耗等等费用。

  十一贯均摊到五千石,折合每石的费用为二点二钱,是的,二点二钱,就是这么低。

  但这只是成本费用,商业用途,自然不可能只按照成本费用来收取,所以价格即便定在二十贯也是可以接受的,这样的话,每石折合的价钱就是4钱,均摊到每斤,大约就是钱。

  加上装船卸船,再到火车转运装车这些费用,就按照每石钱来算,在算上火车的运费,到站后的卸车转运费用,按照五千石的数量来计算的话,每石途中所产生的费用,最多不会超过1钱。

  刨除销售的利润,如果是买生鱼的话,一斤的价格只要保证不低于四钱就有的赚,但四钱显然是不可能的,利润太低了,卖个五钱,六钱,甚至更高也不是没可能的。

  “鱼类按照六钱一斤,壳类按照四钱一斤去卖,途中需要注意这些海产品,尽量不要让死掉。”段纶特意交代着,只要这个办法可行,且大唐百姓可以接受的话,那就好说了。

  东海省的百姓几乎是找到了一条发家致富的道路,再加上农业上的稳定,这对于自己之后的任务还是很有帮助的。

  追根问底,东海省的局势为何一直不能彻底的稳定下来?

  原因很简单,王玄策虽然给他们创造了一个看似可以安心种地的环境,但与百姓的交流太少了,百姓心中不安稳,所以无法安心于生产。

  而接下来段纶要做的,就是加强与百姓的交流,让他们知道大唐的施政方针,并且想办法为他们创收,只有这样才能稳定人心。

  当然了,所谓的创收,那也只是有一个限度的。

  段纶深知当下自身的处境,也深知朝廷的处境,虽说朝廷比以往有钱了,可大量的工地也是要钱的,自己这边能自己创下点收入,就能为朝廷节约一些资金,如果有可能的话,段纶甚至希望由东海省自己出资修建一条贯穿南北的铁路。

  时间还早,自己的思路还有可能去实现。

  发展经济,决不能单纯的只去依靠一种手段,大唐的成功已经很明显了,而大唐的成功靠的是什么?

  或许在外人看来,大唐靠的就是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以及商业经济。

  但是在段纶看来,最重要的还是路,特别是在铁路投入使用以后,使得运输的费用大大的降低,运输的效率大大的提高,一低一高,自然形成了繁荣的市场。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百姓有钱了,大量的工作岗位,

  请收藏:https://m.shw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