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六五八章:昨日与今日,孰好?_唐朝最佳闲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刚十二岁,但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准备了几年的时间,这么点问题都解决不了的话,那也太让人失望了。

  李承光自然知道李元吉的意思,此时的李承光虽然年纪不大,但经过几年的洗礼,心性已经成长了不少,况且身边还有那么多的老师同伴,有可能遇到的问题,他们早就预测过了。

  李承光倒是没有任何的胆怯,直接站出来道:“孤且问诸卿,昨日与今日之大唐,孰好?”

  马周微微眯着眼睛,嘴角微微的上扬,漏出了一副微笑。

  魏徵则是倒吸一口冷气,不由得看向了马周。

  两人同为东宫属臣,这个问题自己显然没有给李承光任何答案,甚至一直都是不冷不淡的态度,李靖显然是不会掺和这方面的,除了李元吉安排给他的任务以外,李靖这些年几乎就是死守军校,甚至,为了不来回奔波,李靖甚至问李元吉要了块地,直接在军校旁边修建了新的府邸,一家人都搬到了那里,只是偶尔的回一次长安,述职,顺便教导一下李承光。

  自己没说过,李靖不可能,加上马周刚才的反应,魏徵心中便有了答案。

  不得不说,这个问题问的很刁钻。

  表面上看,只是在问以前的大唐和现在的大唐哪个更好?

  可实际上,李承光却是再问,你们是想守住大唐现在的样子,故步自封?还是走出去,让大唐变的更好。

  激进派与保守派固然会有两个完全不同的看法,但是不论怎么看,这个提议的初衷是好的,是有利于百姓的,唯独朝廷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与物资。

  而且,这里面还涵盖了一个意思,就是在质问这些大臣,你们是觉得大唐现在的领土已经足够了吗?那些领土空着无人耕种,要他又有何用?

  “昨日与今日,各有各的好,臣倒是认为,太子此议可行,但在计划的制定上,需要相对的保守一些。”房玄龄站出来和稀泥道。

  “玄龄有何看法?”李元吉饶有兴趣的问道,这个私下里是真的没有沟通,但房玄龄的确知道这个事,也参与了进来,并且是支持态度的。

  “回避下,臣对其他并无任何看法,唯独移民这一块有些想法。”房玄龄拱手回应道:“以往的移民,多以宗族为单位,但宗族人数庞大,人多口杂,即便表面上没有什么不合,心中如何想的,谁也不清楚。所以臣倒是觉得,不妨以夫妻二人为基础单位来移民,同村,同乡,或者同县移民至一处,设立新的村,乡,县,也算相互间有个照应。”

  人多口杂,这是肯定的,两个人还会有不同想法呢,更何况是一个动则几十口、上百口人的宗族?

  有人不想走,有人又想出去闯一闯,但碍于宗族的原因,不好意思自己走,朝廷给了一个理由,无形中也会有利于移民政策的推行。

  话又说回来了,一个宗族那么多人,和和气气没有任何矛盾的,又有几个?

  谁家还没个鸡毛蒜皮的矛盾事?如果有这个机会可以单飞,飞一下又何妨?况且留下来基本也就这样了。

  “先统计吧……”李元吉却没其他人那么乐观,主要是上次的移民给他带来了不好的体验,所以这次心里多少有些没底。

  请收藏:https://m.shw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