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六四一章:反应_唐朝最佳闲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之一,这不是某一个特定部门的任务,虽然后期会有衙门专门来负责,但过年期间,所有官员都要参与进来。

  并不需要刻意的去走访调查,走访亲戚的时候,打听一下,见一下,说一下,记录一下就可以了。

  后期衙门会派人单独来了解情况,然后形成一个详细的名录。

  虽然查户册也能查出来,但是太麻烦了,需要翻阅几十万人的户册去查。

  “嘶……”听到宁博的这番话,屋内所有人都不由得倒抽一口冷气。

  惊讶,吃惊,难以置信。

  “老幺,这是真的?”宁五第一个反应过来,但却不是高兴,而是质疑。

  从来都是百姓给朝廷交课赋的,什么时候朝廷给百姓发过福利?除了灾年的时候以外?

  “当然是真的,不然昨天为什么会把我叫回衙门,就是单独说的这个事,衙门每一个人,都要在过年期间了解一下附近七十岁以上的老者,然后说一下这个情况,这算是一个初步的排查吧,等年后衙门会派专人来走访确认,然后形成一个明确的目录,等到三月朝廷的政策下来以后,就开始准备实施。”宁博解释着,当然也没忘了重点中的重点。

  通知这个好消息只是其一,但另一个消息也是必须要通知的:“不过这也不是每一年都能发放的,具体的还要根据常平仓的存储情况来看,据说初步的计划是存粮高于七成发放,低于六成停止。

  等到将来的时候,大概会将这个范围逐步的增加到六十以上,甚至是五十以上。不过这个说不准,还要看具体的情况来决定。”

  “那咱们县常平仓的存粮有多少?”一众亲朋满是期待的问道。

  虽说整个家族只有老太公一个人可以享受到,虽说这几年谁家也都不缺粮,几个儿子一人一年拿出来两斗粮食就足够老太公吃了,现在谁家也不在乎这点粮。

  但这是朝廷给的好处,这就很稀奇了,虽说他们不缺这点粮,但凡事不能用缺不缺这个问题来考虑的。

  这说明朝廷依旧在施行仁政,而且还是太子提出来的,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太子将来也有很大几率继续施行仁政,这对于天下百姓来说,无异于天大的喜事。

  都是穷苦人家熬过来的,即便现在有了点,但也没人会去浪费。

  “有将近九成吧,听说整个大唐县级的常平仓平均储量是八成多一点,按照这几年的势头来看,只要不遭受天灾人祸,这个政策基本上不会停止。”宁博回应道,这不算什么机密,但也不再解释的范围之内,如果不是自己家里,他不会说这么多。

  这个政策不仅百姓认为是好政策,同时衙门内部也都认为是好政策。

  为什么?

  虽然惠及的人群有限,但是影响却是巨大的,对于地方政府来说,这个政策有利于帮助他们稳定地方局势,帮助地方政府更加顺畅的施政。

  虽然现在就很稳定,虽然现在施政就很顺畅,但谁还不希望日子过的更好呢?

  消息,不只是在宁博一家传播着,几乎半个大唐都在传播着这个消息,不管家中有没有七十以上老人的,都很高兴,因为下面还有五十岁,六十岁,说不定哪天就轮到他们了。

  这算不算是吃皇粮了?

  请收藏:https://m.shw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