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35章:肉烂在锅里_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拿什么反。

  为了弄清真相,朱元章派了一位名叫张度的御史前去苏州进行秘密调查。

  张度假装成民工,参与修建苏州府衙。

  刚开始张度没有发现什么异样,直到给府衙安装大梁,魏观举行了一个上梁仪式,并邀请老朋友、苏州大文豪高启写了一篇《上梁文》。

  魏观和高启的命运就此注定。

  只是波澜不断的江南一带,直到目前来说,都没有正式彻底消除隐患。

  明面上没有问题,暗地里却危机四伏。

  对于朱元章来说,他想留给子孙的江山,是一个固若金汤,天下太平的江山。

  必然要在有生之年,把这个问题解决掉。

  所以目前大孙的行动,就显得很是重要了。

  蒋瓛见陛下没有说话,沉思片刻后目光转向自己,便就知晓要听听自己的意思。

  毕竟,太孙殿下的信件,可不是说能白看的。

  不过在蒋瓛的心中,早就有了腹稿。

  通过锦衣卫一些传达的卷宗来看,蒋瓛对于太孙殿下的动作,有了更深的认知。

  “启禀陛下,臣感觉太孙殿下在江南兴办船厂,可能有着更为远大的目标。”

  这话一出,自然就吸引了朱元章的目光。

  “说来听听。”

  蒋瓛抱拳作揖道:“陛下,臣认为,太孙殿下看似是在江南地区兴办船厂,好似是在从事商道之事,实则以臣看来,太孙殿下的目标,应当是远在海外。”

  “太孙殿下如若是整治商道,其实在江南有非常之多的选择,便是京师的酿酒厂,制衣厂,纺织厂,糖霜厂,瓷器厂哪个不能为太孙殿下开扩商道。”

  “而太孙殿下,却单单选择了从未开办过的船厂。”

  “这自然跟最近解除禁海的缘由有关,然实际上,太孙殿下当是想借海贸一事,把整个江南地区的富商们,进行一种海上的迁徙。”

  朱元章听到这里,目光顿时认真起来。

  对于船厂,朱元章一直很是重视。

  虽说为防止海外侵扰,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规定“片板不许下海”,“敢有私下出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

  然实际上,实行“海禁”的同时,“朝贡”贸易仍然进行,并且更为繁荣。

  而各地船厂,也是纷纷建立。

  日京师城郊上新河建立了“宝船厂”,造的船称做“宝船”。

  在福建建造的称做“福船”,广东建造的称做“广船”。

  广船“的特点是以“铁栗木为之,视福船尤巨且坚”。

  材料优良,使用质坚如铁的铁栗木,船体结构坚牢,规模巨大,航行力强。

  广东出海之洋船都是富商建造。

  他们勾通官吏,办置商货,走私出海。

  “巨舰联防,方一百二十步,容二千人,木为城,为楼橹,四门其上,可驰马往来”。

  可见在走私这块,利润之庞大,关系之复杂。

  “你的意思是,大孙的想法,便

  请收藏:https://m.shw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