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85章:官道行走之权_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自己这个大孙,能力极强,说是好消息,必定是很大的好消息。

  朱英也没迟疑,紧接着说道:“孙儿前段时间,从欧巴罗那边购置了许多工匠回来,爷爷可还有印象。”

  朱元璋点点头道:“自然是有的,怎么,难不成他们有什么独特的东西?”

  朱英赞道:“爷爷果然厉害,确是如此。”

  “在欧巴罗列国,他们的建筑,多是以石房为主,不似我大明木质,因此在对石头的研究上,有很多年的使用琢磨。”

  “此次于正阳大道的地面铺设,孙儿一直在思索,有没有能够更待替代青石砖的材料,这正阳大道,是我大明脸面,自然不能马虎。”

  “欧巴罗工匠,和我大明工匠联合之下,研发出一种新的材料,因主要用石头和水制成,使用前如泥土一般,孙儿将之称为水泥。”

  “这水泥铺设在夯实地面之上,坚固无比,即便是上千斤的马车来回碾压上月,也没有丝毫动静,铁锤猛砸,也不过小小缺口,而后即可以用水泥再度补上。”

  “如此,孙儿便就定下,用此水泥,修整正阳大道。”

  朱元璋不由问道:“真有这般好用?”

  朱英肯定道;“孙儿已去考察过,确有这般好用。”

  朱元璋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并没有什么过于惊喜的表情,反而是陷入了沉思。

  对于大孙的话,他自然没有丝毫的怀疑,此刻而是在思索另一种可能。

  片刻后,朱元璋问道:“此水泥造价几何,可有推算。”

  朱英回道;“并无太好推算,水泥的主要来源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灰石,这等石头遇水会有一种剧烈反应。”

  “再经以提炼石炭高温煅烧,而后经过砂石配比产出。”

  朱英所讲述的提炼石炭,其实就是焦炭。

  能够将石灰岩进行高温煅烧,仅仅依靠煤炭是不够的,必须要用到烟煤进行高温炼焦。

  其中还有高炉的配合。

  所谓的土法高炉,其实早在宋朝事情,就已经使用,炼铁竖炉的造型已经很接近后世之初的高炉,外观上差不太多。

  配上焦炭提温,说是和高炉也没差多少。

  当然,这些具体的东西,朱英就没必要跟老爷子太过于细节的讲述了。

  朱元璋忽然起来,在殿内来回踱步,显然是在沉思之中。

  朱英安静等待,没有打扰。

  良久,朱元璋突然再次开口问道:“此法铺设的路面,可堪使用多久。”

  朱英心中计算一番后道;“目前并无具体使用年限,不过按照目前的估计,少则三载,甚至五年左右,基本上不会有太大的损伤。”

  “即便有所损伤,修补起来,也并不困难。”

  朱元璋重重点头:“好!!!”

  而后再道:“大孙,你说咱要是想建造一条从京师直达北平的水泥里面,可是能行。”

  听到这话,朱英瞳孔一震。

  其实

  请收藏:https://m.shw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