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175章:爷孙辩论_大明皇长孙:朱棣送我上皇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知柴米油盐,若是风调雨顺,以大明如今的情况,当然不是问题,只是这老天爷太过于不作美了些。”

  “你是不知道呐,现如今每年,各地灾荒不断,赈灾的钱粮,几乎都占据了国库岁入的一半,便是说河南布政司吧,单单从今年二月黄河决堤至今。”

  “这前前后后,赈灾的粮食就运了至少有百万石之多,如今秋粮未入,皆是存粮,恰好卡在这个点上了。”

  听到老爷子的解释,朱英表示能够理解,今年河南是属于重大受灾地区,灾荒不断。

  而且这样的维系,可不仅仅是现在,河南的秋粮肯定是大幅度的下滑了,到了冬季,也只能指望朝廷从各地调集粮食支援,才可能撑得过去。

  要一直维系到明年的夏粮收割,才能稳定下来。

  其中的关键还是在于灾情得过去了才行,不然又来一波,相当于雪上加霜,情况将会更为艰难。

  “家大业大,便就是如此了,明日咱让户部将国库的情况拿过来给大孙瞧瞧,自然就明白咱这心中的苦衷了。”

  “那些个开支哦,咱看了都得头疼。”

  在大孙面前,朱元璋说话就放松很多,也没什么好顾忌的。

  大明去年岁入大约是三千多万石税粮,看似巨大无比,但开销也是非常大的。

  其中最大的开销,自然就是在军备这一块。

  一个士兵每月需要两石三升,一年便是二十七石六升,如今大明常备军大约在一百二十万。

  不打仗的时候,将士们屯田,大部分自给自足没问题。

  只是这般大军,局部作战也是几十万的调动,每年至少都是千万石以上的军饷。

  这还仅仅只是按最低的大头兵口粮核算,实际上按照军中等级,中层军官当然会更多。

  每年的岁入税粮,约莫一半要用到军饷上面。

  然后是官吏的俸禄,还有庞大的其他方面开销。

  其实这般算来,好像还能剩下一些,但实际上这已经是目前最高的岁入了,在大明建国的那几年,税粮少得可怜。

  现在的岁入,还得去还前面的亏空。

  像是河南,这般大的灾荒,今年只能大范围免税,维持到灾荒过去。

  河南一年也才两百多万石的税粮,现在就单单二月至今不过四个多月的时间,就掉了二百多万石过去赈灾。

  其中还有赈灾军队的损耗,等于是灾民目前无法创收,只能靠朝廷养着。

  “其实关于在税收这块,孙儿有些不同的想法,爷爷听下,看是否能够施行。”朱英斟酌了一下,开口说道。

  “大孙快些说来听听。”朱元璋眼睛一亮,顿时问道。

  关于征收税粮这块,朱元璋可谓是伤透了脑筋,在实行方面也是反反复复进行修改。

  现如今大明实行独特的‘粮长制度’。

  在洪武四年的时候,朱元璋令户部计算州县田赋,以纳粮一万石为一区,选其中‘田土多者’的地主,担任粮长,负责该区田赋的督收和缴纳。

  粮长征收田赋,分为“存留粮”和“起运粮”,存留粮由本地州县开支,起运粮运往外地。

  其中运往京师的称为京运,运往外地卫所的称为“对拨”,“京运”部分则是由粮长亲自押运。

  粮长待遇极为优厚,凡粮长按时运粮到京师的,朱元璋往往亲自召见,谕劳嘉奖,有才能者还能留下做官。

  如乌程粮长严震,“每岁率先输粮”,得朱元璋嘉赏吗,目前授布政司参政。

  在洪武八年的时候,朱元璋还给粮长以律法上减罪的特权。

  粮长可不仅仅是运粮,还负责当地跟耕种有关的其他职能。

  朱英对于大明现在的赋税情况也有一定的了解,而今天他想提到的,便是关于丁银制度的问题。

  没有迟疑,朱英郑重对老爷子说道:“摊丁入亩,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请收藏:https://m.shw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