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五章 改编_电影教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算拍《爆裂鼓手》的原因很简单,电影的剧本非常出色,获得了奥斯卡多项提名,并最终斩获了两项大奖,要是拍出来,送到电影节去参赛,获奖的可能性很大。

  成本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爆裂鼓手》场景非常简单,除了撞车一场戏,其他戏基本上都是在排练室和舞台上进行,基本上都是室内戏,电影成本只有330万美元,非常低。北电有排练室,也有剧场,可以就地取材。

  另外,电影的拍摄和制作周期非常短,《爆裂鼓手》只拍了十九天。对有教学任务的张然来说,这一点很重要。

  《爆裂鼓手》是2014年片子,比较新,张然的记忆非常清晰,写出来很容易。不过他并没有急着动手,一部电影光有一个故事不行,还得有主题,或者说精神内核,电影的精神内核才是真正动人的东西。

  为什么《超人》、《蜘蛛侠》这些电影评价都一般,而同样是漫画改编的《黑暗骑士》却能够备受追捧?就在于诺兰在电影中注入了相当深刻的思想,使这部影片做到了雅俗共赏的程度。

  那么《爆裂鼓手》的精神内核是什么?是不疯魔不成活?是突破自我?还是是为了艺术的自我献祭?

  如果是几个月前的张然,他一定会认为电影是在讲不疯魔不成活,是为了艺术的自我献祭;但现在他觉得电影是在讲人的**,是讲**对内心的吞噬。

  《爆裂鼓手》是个小故事,但有大命题,折磨与被折磨,都是表皮,甚至连成功都是皮。在这一点《爆裂鼓手》和《黑天鹅》异曲同工,都在展示成功光环下的黑暗面,为了成功而渐渐失去的人性。

  其实成功没有唯一的答案,成为大师名垂青史往往是偶然的事情。想要成功必须有一个要素,那就是热爱。片中的安德鲁从撕掉家里的音乐海报时就已经不爱音乐了,他看着幼时的录像带流泪,他是那么难过,却没有想过把鼓拿出来敲一敲。当他被老师一次次打骂后,他的初衷,他对架子鼓的热爱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变态的想要追求极致的渴望,是那400多下的极限速度。

  影片的最后安德鲁确实做到了,他肯定会被现场的观众都记住,会进入林肯中心。但问题就在于进入林肯中心是否就意味着成为查理帕克?实际上差得很远。安德鲁那个自杀的师兄肖恩凯西不但进入了林肯中心,而且是林肯中心的首席,他都没有成为查理帕克,更何况安德鲁了。安德鲁失去了成为查理帕克的可能性,倒是很可能成为第二个肖恩凯西。他走上了跟肖恩凯西同样的道路,都拥有了高明的技术,却又失去了对音乐的热爱。

  查理帕克之所以牛,在于开拓了爵士乐,将爵士乐带到了新境界。手速400,林肯

  请收藏:https://m.shw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