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69章 帝国余晖(二十五)_从伦敦开始的诡异剧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规模调动,当即猜出具体情况,并没有什么特殊指示,一边督促麾下休整,一边等待李舜臣派来的使者,向自己说明原因。

  “倭军水师动了。”

  陈磷啃着生冷面饼,大口咀嚼,并说道:“唯有如此,李舜臣才会这般迅捷,先行一步,稳住阵角。”

  一旁,放着把出现豁口的宝刀。

  毕竟倭人不是绵羊,除却本多忠胜以外,肯定还有人物。

  “咱们已经顺利拿下城楼,并在城内站稳脚跟,不需要外洋火炮支援。”

  陆离只说了这么一句。

  十六世纪东亚海战王者,李舜臣实至名归,桀骜如陈磷,来自大明宗主国的水师大人物,也是心悦诚服。

  故而,没必要过多担心什么、叮嘱什么,给予绝对指挥权,保持充分的信任即可——

  几乎凭借一己之力,改变了上次壬辰战争的走向,在未被党争牵连之前,他一手缔造的水师,屡次以弱胜强,硬生生拖垮倭军后勤。

  不可否认,在丁酉再乱期间,由于继任者的无能,李朝水师变得无比孱弱,无法在战略上发挥重大作用,但李舜臣仍旧为国家鞠躬尽瘁,重新赋予舰队生命。

  会按照原来的轨迹,不幸牺牲吗?

  本来自身就处于风暴边缘,不该分心其它,但陆离还是忍不住叹息。

  没有李舜臣,抗倭援朝战争的结果不会发生任何改变,但胜利会迟到好几年。

  一名战士最幸运的事,莫过于在最后一场战斗中,被最后一颗子弹打死。

  一个天才,既要生而逢时,也要死而逢时,或许在李舜臣看来,死在最后的海战之中,未必不是一种幸运。

  “如果能够干掉那群倭寇,我死而无憾。”

  主力舰队出发的路上,李舜臣向上天祷告,而话刚说完,一颗流星自天幕坠落。

  以他的性格和李氏王朝的党争劣性根,假如活到战后,必然跟上次一样,鸟尽弓藏,能活着被流放至偏远地区已是最好下场。

  事实上,不管是陆离,还是李舜臣,都下意识默认,打完顺天之战,便不会再有大规模战争了。

  【征发浙陕湖川贵云缅南北兵通二十二万一千五百余人,往来诸将及任事人三百七十余员,粮银五百八十三万二千余两,交易米豆银三百万两,实用本色米数十万斛,诸将赏银三千两,山东粮二十万斛。】

  根据原历史的官方记载,简略来说,这场战争总耗费为银八百八十三万五千两,米近百万斛。

  在经历张居正主持的考成法、一条鞭法及清丈田亩等一系列改革,大明财政问题得以舒缓,堪称中兴——

  户部岁入四百三十五万两,收支相抵后,每年结余约八十五万两。

  不过,期间得保证国家没有什么大灾大难,亦或者,皇帝不大兴土木,搞一些劳民伤财的事情。

  也就是说,保证财政十年不亏,府库充实的

  请收藏:https://m.shw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