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0章 第 60 章_公子璟(科举)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个不小心衣袖将墨水染到了考卷上,一切功亏一篑;科举考试最忌讳的便是将考卷污染,污染了的考卷会被第一时间挑选出来不会再取。

  如此就只有等下一次乡试再来,可这一来一去就是三年;三年寒窗苦读,不仅自己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不敢松懈,身心俱疲。

  一般贫苦农家哪里还供养的起,古代读书人为什么如此少;便是因为读书识字所耗费的银钱不是一般的农民能供应的。

  首先读书要交束脩,《论语·述而篇》第七篇中,春秋孔圣人曾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意思是:只要自愿拿着十条干肉为礼来见我的人,我从来没有不给他教诲的。

  虽然孔子此言虽说是,不管你贫穷还是富有,不论你出身高低贵贱,只要你能自己约束自己,在道德、学问、品行上能有所提高的,只要你来我肯定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但是孔子出生西周王公贵族,信奉礼制;遵从《礼记》:“礼曰来学,不闻往教。”按照礼法,只听说学生来就老师受业,没听说老师去就学生授业。

  孔子觉得束脩之礼必不可少,自行束脩以上,符合礼制;由此便有了束脩六礼,莲子,桂圆,枣子,芹菜,红豆和干瘦肉条。

  而且发展到现在,可不仅仅只是简单的束脩六礼就可解决;现下读书求学的束脩六礼只是基本的礼节,更重要的是每年的的束脩银子;最便宜也要一年十多二十两银子才行。

  而交完沉重的赋税之后,连温饱都才刚刚能解决,如若遇到不好的父母官更是连温饱也做不到;而且农作靠老天爷赏脸吃饭,如若遇到年岁不好的时候,赋税都交不起,更何谈其他?

  更遑论供养一个读书人,可不仅仅只是交束脩银子那么简单;家里还少了一个劳作力,还得买笔墨纸砚书;古代的笔墨纸砚书可真真是贵的很,还有送他去参加科举时的盘缠,任何一样都不是小数目。

  因而会有句话,寒门难出贵子。

  虽然考场气氛紧张,但傅璟已经将一切准备妥当;剩下的诗赋昨日夜里又重新想了一首更好的,傅璟便将它誊抄到了考卷上。

  整理好之后,静坐了一会儿,顺便再检查了一次考卷有无任何问题;考院的鼓声便敲响了,所有人都纷纷停下了笔,还有没有誊抄完答案的考生还想挣扎;

  被衙役发现之后当场制止,巡视的其他副考官,当即批下了不取的定论。

  考生随即懊悔不已,苦苦哀求;最终只落得考场喧哗,再如此,便罚下次乡试不准参加;考生只得立即噤声。

  待衙役将考卷收走以后,考生们有条不紊地向考院外走去;傅璟走到考院门口便看到了叶景辉,叶景辉也看到了傅璟。

  两人走在一起,叶景辉开口问:“怎么样?”

  “还行,正

  请收藏:https://m.shw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