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73章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_明末:崇祯你先别登基容我诈个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爱卿,赈灾事宜进展如何?”

  郭允厚抢先一步拱手道:

  “回陛下,赈灾粮都已分配到位,一日两餐的施粥也如常进行。”

  “现在大同府衙吏役,正在着手登记灾民情况,以便进行后续的以工代赈事宜安排。”

  朱由校望了一眼不远处的安置区,看到人群乌泱泱一片,当中有几处正在井然有序的排着长队。

  大多都是拖家带口的,个个衣衫褴褛,面黄肌瘦。

  不由心中恻动叹道:“这得有三四千人吧?天灾连年,我大明的百姓苦啊!”

  郭允厚二人闻言也颇为感慨。

  他看向朱由校,不由想起了之前百姓诚心拜伏山呼万岁的感人场景,眼中又多出了一丝亮光。

  “天灾故非人力能阻,但我大明如今有陛下这样的明君出世,臣相信大明百姓的生活定然能尽早恢复如常,安定富足!”

  “臣附议,陛下圣明,大明中兴有望!”吴淳夫闻言不甘落后。

  此话虽有拍龙屁之嫌,但是却也是发自肺腑。

  他认为当今陛下对工部的重视胜过以往历代皇帝。

  看看这火牛的改进,迫击炮的发明,还有那什么左轮手枪等等,无一不是陛下亲手参与促成的。

  这使得原本在六部中一直处于垫底的工部,地位一下就抬升了起来。

  他深信在不久的将来,工部在陛下的带领下,还会发明出很多足以改变这个时代的东西。

  此刻,他看向朱由校的眼神,不再是以前纯粹的敬畏,而是深深的崇拜。

  “对!朕说过要让我大明五年之内乡野无遗才,学堂遍天下,律令少失疏,旱涝有水喝,百姓安居乐业,大明兴盛如初!”

  说着,朱由校满含期望地拍了拍二位老臣。

  “大明中兴,道阻且长,朕还要仰仗两位爱卿和天下臣工同心戮力,尽忠职守,方能功成啊!”

  二人肃然下拜:“臣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报陛下厚望!”

  “都起来吧,咱们先说说眼下的情况。”

  “朕以为既然要以工代赈,灾民必要吃饱喝足,才有力气干活,所以自今日起施粥两餐改为三餐,郭爱卿以为如何?”

  现在灾民从四处而来,不仅是北门的安置点,南门那边灾民更多。

  郭允厚迟疑了一下,每天多一餐,那又要多消耗不少粮食。

  但很快拱手道:“陛下言之有理,臣这便吩咐下去。”

  “甚好。”

  “吴爱卿这边呢,进展如何?”

  “回陛下,臣已经派人勘察河道情况,明天开始就可以让民工着手开挖沟渠,疏浚水利了。”

  “另外,城外水井位置已经堪舆完毕,火牛正在路上,相信今天第一口井就能够出水了。”

  朱由校大喜:“很好!做得不错!”

  吴淳夫略有为难:“只是......”

  “有何难处,一并说来,朕与你一发解决了。”

  “回陛下,臣自收到陛下圣旨后便匆匆赶来大同,并不曾想要在这边主持河渠水利事宜。”

  “因此所带人手不足,工程恐怕会进展缓慢。”

  “这有何难!水利工程事关国计民生,正好山西省部官员也都来了大同,朕即刻下旨,所有大同官员,无论官职大小皆由你随意调遣。”

  “若有吏员表现优秀者,朕可御笔亲赐提拔为官。”

  吴淳夫听罢大喜,继而又有些意外。

  “老臣多谢陛下体谅!只是这改吏为官,有违祖制,似有不妥吧?”

  朱由校微笑看向郭允厚。

  “此事,朕已与郭爱卿商议过了,你无需多虑!”

  “秉笔官何在?”

  朱由校大喝一声,魏忠贤第一时间闪了出来。

  “老奴在!”

  “拟旨。”

  “是!”

  空白圣旨铺开,魏忠贤握笔在手,洗耳恭听。

  朱由校朗声下旨:

  “方今天下浩荡,群贼风起,朝廷与地方官府官员空缺严重,此诚不利于江山社稷。朕深忧大明治理之急患,今特推行‘改吏为官’之制......”

  “旨毕,即刻发赴京都,着请内阁商议详细推行细则。”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

  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

  阅读最新章节。

  请收藏:https://m.shw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