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886章 陈耀的忠告_玄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886章陈耀的忠告

  诸葛亮首先把事情的轻重列举了一个表单,把这件事情的流程也给列了一个表单,两个表单做了对比,哪个部门的责任最重大、哪个部门的责任最轻,就一目了然了。

  然后诸葛亮根据各个部门目前的实际状态,比如工部的混乱状态等等,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觉得可以适当将一些事情交给户部和军部去和地方官府对接,给工部减减负担,把工部的负担拉满,对整个事情没有好处。

  每一个环节需要的人力物力和大致时间流程诸葛亮也总结了出来,甚至于他还发现了其中有些部门的“计算失误”。

  他把这些计算失误给圈了出来,根据自己的数学知识进行了运算,得出了正确答案,便把这些正确答案列举其中,对各部门所列出的时间流程做了更正,和原先的计划做了对比,得出了最后的结论。

  如果各部门恪尽职守通力协作,能比原先计划中的时间提前七天完成任务。

  这个结论之复杂,得出结论的难度之大,如果交给陈群自己来处理,也起码需要一个时辰的时间来做统筹。

  诸葛亮用了两个时辰,不算快,但是作为一个观政三个月的新手菜鸟,作为一个此前完全不曾涉及到此类事务的新人,他甚至能考虑到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对人际往来成本也进行了考虑,还给出降低摩擦成本的一些想法。

  比如诸葛亮觉得,与其让彼此之间难以互相理解的各部门自己协调,不如由天子直接插手,下令内阁参与其中,让内阁在其中起到润滑剂的作用。

  让内阁更多的出面,以内阁的特殊地位让各部门投鼠忌器、不敢乱来,或许就能提高此事的工作效率。

  内阁没有事权,与他们没有什么利益冲突,彼此之间也不会形成什么对立局面,更重要的是,内阁的人很专业,与他们各部门的人都有一些联系,彼此都很熟悉。

  甚至诸葛亮还建议不如由内阁出人牵头成立一个联合办事小组,特事特办,临时掌权,任务完成之后就把职位撤掉,一切回归原样,并不会影响朝廷的政治生态。

  这样做,甚至可以最大限度地排除掉部门长官的个人情绪对这件事情的影响,让各部门长官不要参与其中,把具体负责办事的人拉进去就可以了。

  他甚至为此找到了理论依据——

  第二帝国时期,某些地方出现战事的时候,需要能做主的权力者去主持局面,于是朝廷便于出征时暂时设置督军御史以监督诸军,事成回师后则罢官。

  这样的事情曾经多次出现过,乃至于后来朝廷也临时设立过一些将军领兵征战,战争结束之后就结束将军任期的事情,这样的事情并不会影响到朝廷的权力格局。

  只是一个特事特办而已。

  这难道不是最好的方式吗

  请收藏:https://m.shw5.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